外国语学院开展 “知规矩、懂规矩、守规矩”主题教育

    2016-09-22 18:11:11           浏览数:0

   为了在毕业生中深入开展“知规矩、懂规矩、守规矩”主题教育活动,强化对毕业生的思想引领和行为教育,引导毕业生做到保持政治上的坚定和清醒,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法律规范、校规校级的模范遵守,外国语学院对大学生尤其是毕业生提出“知规矩、懂规矩、守规矩”的倡议。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讲规矩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是对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度的重要检验。同时,作为当代大学生也应当明确政治立场,坚定对规矩的了解与遵守。何为规矩?规矩一词出自《荀子·礼论》,“规矩诚设矣,则不可欺以方圆”,在此规矩是指规则、礼法。 

   讲规矩是必须树立的政治意识。无规矩不成方圆,人类自从进入文明社会,就有了“规矩”。古代既有儒家提倡的“礼者,法之大兮,类之纲纪也”;又有道家提出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亦有法家强调“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这些诸子百家的思想,从尊礼制、顺天时、重法纪等不同侧面反映了各家的“规矩意识”。规矩是规划、准则,是行为的尺度。做人讲规矩是立身之本,做事讲规矩是处事之道。讲规矩首先就是要有规矩意识,“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这是最起码的规矩意识,其中包含着法律、道德、伦理等多种约束。作为当代大学生,一定要牢记宗旨,自觉培养自己的“规矩”意识,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在大是大非面前不动摇、不妥协,决不可丧失“规矩”意识,蔑视党章,践踏法律,背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懂规矩是应具备的一种政治能力。在牢固树立规矩意识的基础上,应潜心研究“规矩”。既要认真学习党章,熟悉党纪党规,又要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吃透法治精神,还要加强职业道德修养,讲道德、重操守、筑牢思想防线。所有这些“规矩”,都要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决不可以己之昏昏,使人之昭昭。细观以往“四风”之乱象,对一些官员不懂规矩的胡作非为,真是让人深恶痛绝之。当前,在一些党员干部身上确实存在不懂党的政治规矩,不讲党性讲亲情,不讲原则讲关系;有的甚至不懂法律“规矩”,大搞权大于法,以权压法,权钱交易,视法律为儿戏,肆意践踏法律威严,逾越法律红线。以至于最终身陷囹圄,后悔晚矣。“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所以大学生一定要在知识学识等方面有一定的储备,做到真正的懂规矩,明确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

   守规矩是应秉持的一种政治操守。既然讲规矩,有了规矩意识,又懂规矩,掌握了党纪国法,那么就要严守规矩、严守纪律。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五次全会上强调指出:“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必须维护中央权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维护党的团结,坚持五湖四海,团结一切忠实于党的同志;必须遵循组织程序,重大问题该请示的请示,该汇报的汇报,不允许超越权限办事;必须服从组织决定,决不允许搞非组织活动,不能违背组织决定;必须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不能默许他们利用特殊身份谋取非法利益。”其次要遵守法律。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律的权威来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大学生要自觉维护法律的尊严,自觉遵守法律,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决不能逾越法律红线,挑战法律权威。三是要遵守优良传统、惯例,遵守职业道德、伦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也是重要的党内规矩。”简而言之,这些约定俗成、行之有效,并为大家长期遵守的传统、惯例,也是每个大学生需要自觉遵守的。

   所有毕业生文明离校前要做到“九不”:做到不酗酒、不打架、不起哄、不闹事、不晚归、不乱掷杂物、不损坏公物、不破坏环境、不在网上发表不良言论,营造文明、和谐、有序的高校氛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到“为母校留下完美印象、为低年级同学留下学习榜样、为自己留下美好回忆”。

 

 

                                             外国语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

                                                   2016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