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26 17:52:02 来源:外国语学院 浏览数:0
4月24日下午,外国语学院外语教学与改革实践团队联合英语系在学院思源报告厅就大学英语综合课程、大学英语拓展课程和专业英语课程的思政教学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研讨。
研讨会主要有外语教学与改革实践团队负责人王珍老师、团队成员丁树亭老师、英语系徐玉凤老师进行课程思政理论与实践分享。
王珍老师做了题为“中国农业文化概览全过程育人模式构建”的主题报告。她基于学校“知农爱农”人才培养目标,重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中国农业文化概览的思政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管理五个课程核心要素。报告指出课程思政目标的设置要具有层级性,从小节到单元到课程,每一层面的教学目标都要明确。她通过实例演示如何在时代性、创新性、可及性、对比性等方面,将课程思政内容和课程教学融为一体。她结合当前教育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教学理论,探讨了全过程育人模式的实施路径。
丁树亭老师基于全过程育人模式做了思政课程的示范课讲授。首先讲解了单元的整体设计,展示了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和教学流程,然后进行了课程示范讲授。基于单元主题“Green Life”和教材提供的有关乡村生活的教学材料,丁老师将培养学生乡村振兴的责任和担当作为思政教学目标,并恰当融入各教学环节,在培养学生的语言产出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知农爱农”的素养。
徐玉凤老师围绕跨文化交际课程如何实施课程育人做了分享。她在课程教授过程中,注重从理论上对比分析中西文化差异,并指导学生分析实例。在本次课程的分享中,她以中国抗疫为例,深刻阐释西方个人主义和中国集体主义思想的差别,并引导学生去解读西方报道是如何歪曲中国在抗疫过程中的形象,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培养学生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的使命担当意识。
与会老师和王珍、丁树亭、徐玉凤老师进行了深入交流,对他们的报告进行了热烈讨论,老师们一致认为此次研讨使大家深受启发,课程育人大有可为,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开拓思路,积极创新,将价值引领和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