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外国语学院:搭建多元化平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2017-03-07 10:13:19 作者:王晓雷 刘璐 郭雪敏           浏览数:0

“突出学生主体,强化特色品牌”是外国语学院学生工作一直以来秉承的理念。学院时刻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立足专业特色和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搭建起了“第一课堂学专业,宿舍文化塑品行,外语节展特色,社会实践促知行”四位一体平台。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方面,特色课堂彰显“乐”字,宿舍文化体现“家”字,专业活动突出“魅”字,志愿服务强化“梯”字,以服务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用爱心呵护学生成长成才。 

特色课堂 寓学于“乐”

   在多数人眼里,学习外语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日复一日与单词、词组、句子打交道的生活不免缺少些活力,但外语专业的学生们却深知,语言只是表象,蕴藏在其中的文化,才是要学习的重点。学院依托专业特色,在传统课堂的基础上发展了一系列特色课堂,为同学们搭建了一座深入了解异域文化的桥梁。打造快乐课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院的特色课堂实现了这个转变。

   从大一到大三,英语专业课都配备了由浅入深的特色实践课程。大一的演讲比赛与话剧表演不仅可以打好语音基础、锻炼公共演讲能力,还让同学们得以进一步了解英美文化;大二时的配音实习与辩论赛难度更大,可以很好地拓展同学们的知识面,也锻炼了大家的语言应用能力;大三的校外语言实习、教学实习与社会接轨,为同学们提供了走出校门的“实战”机会。

    在日语特色课堂上,老师们会向同学展示日本的茶道和抹茶工艺,让大家零距离感受茶道的魅力;外教会为同学们介绍日本相声、柔道、相扑等特色文化。同时,考虑到同学们对课本上日本传说中的古代用语难以记忆、故事情节生硬难懂的情况,老师鼓励同学们把日本传说排成话剧,在掌握古代用语的同时,也开发了同学们的想象力。

    朝鲜语课堂也毫不逊色。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可以共同体验韩国特色饮食——紫菜包饭的制作过程,感受韩餐文化的魅力;外教带领同学们走出课堂,在户外两两一组,一名同学用汉语讲述自己喜欢的电影、电视剧、笑话、故事、旅游等,另一名同学进行韩语翻译,然后两人交换,贴近生活的话题与舒适惬意的环境营造了一种轻松的氛围,让同学们在欢声笑语中掌握了知识,锻炼了思维,提高了语言应用能力。

    同时,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同学们自发组建了各类社团,在社团活动中培养专业兴趣,提升专业素养:以“清表逻辑,话说论词”为口号的清语演讲社定期组织演讲比赛,为各类大赛培养、选拔选手;“一瞬花火,一戏人生”,花火戏剧社则是一方充满幻想的舞台,同学们研读戏剧,将《哈姆雷特》、《李尔王》等经典剧目搬上舞台,第四届外语节闭幕式上,原创剧《2016》则浓缩了一年来的国际大事,在嬉笑怒骂间道出国际局势,一经演出就得到了师生一致好评;“木槿花”韩语戏剧社参加了2016年山东省大学生韩国语话剧比赛,荣获团体二等奖。
温馨宿舍 我爱我“家”

    学校把天南海北的同学们聚集了在一起,宿舍就成了同学们的第二个“家”。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可以引领同学们自觉维护干净、整洁的宿舍环境,引导同学们和睦相处、互帮互助、朴素节约、团结友爱。一直以来,学院将宿舍文化作为品牌项目重点建设,连续开展了四届“我爱我家”优秀宿舍评选:通过“舍彩缤纷”宿舍创意门牌、“最美和声”宿舍合唱大赛等一系列活动,不断增进舍友之情,创建温馨宿舍氛围;每班推举2个宿舍参评优秀宿舍,由学工办老师、学生会成员、班级学生代表组成考评小组,对参评宿舍的卫生清理、物品整理、环境布置等方面进行检查,期间不乏一大批优秀宿舍涌现,不论是温馨的小屋、雅致的淑女阁,还是干净朴素的宿舍、独出心裁的个性家园,无不体现出学院学子们对宿舍的用心与热爱。
专业特色 外语“魅”力

    一年一度的外语文化节是学院最大的“盛会”,外语文化节专业特色突出,彰显外语魅力,学生喜闻乐见、参与面广,堪称外国语学院的语言文化盛宴。自2013年始,从“无”到“有”,四届外语文化节凝结着老师与同学们的心血;从“小”到“大”,外语文化节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发展充实。每届外语文化节期间,学院学生会各部门自发策划、组织、举办各类与专业有关的特色活动,如“双语播报大赛”、“外文配音比赛”、“外文寄语”等,让同学们在欢乐中学习专业知识,在潜移默化中锻炼能力;每届开幕式、闭幕式历时一个多月的活动演出中,一大批有思想、有创新、有能力的同学们从台前到幕后进行策划、协调、组织,文艺特长突出的同学们登上自我展示的舞台。外语文化节仿佛是一个“磁场”,把学院的能量聚集在一起,以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活跃创新为主,辅之老师的指导与服务,这一方舞台,一段记忆,一帧青春,令人辗转留恋。
志愿服务 实践之“梯”

    学院努力把大学生志愿服务打造成学生锻炼能力、展现风采、爱心传递的成才之梯,在教学区、宿舍楼、活动会后,在敬老院、趣味学堂、社区之家、中小学课堂中,在奥帆赛、亚沙会、世园会、世休会等大型赛事活动中,在枣庄、济南、滕州等地寒暑假支教中,随处可见青岛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志愿者的身影。他们发挥专业优势,在奉献和服务中展示了大学生的青春风采。

    学院现已建立了假期志愿服务、赛事志愿服务、特教中心敬老院志愿服务、中小学义务支教、校园内志愿服务五位一体的多层次、多渠道志愿服务工作格局。2012年学院成立了郭送志愿服务队,定期到城阳社区中心、周边中小学给孩子们上英语课;在中秋节开展“中秋送温暖,关爱孤寡老人”活动,志愿者前往仁和居、德阳居看望孤寡老人,并为老人们送去月饼、食用油等慰问品;志愿者在世园会、世休会、蓝洽会等大型赛事中发挥专业优势,在接待外宾、陪同翻译、接机送机等岗位上踏实肯干,赢得了社会的一致好评;郭送志愿服务队志愿者在寒暑假到济南、枣庄等地进行支教活动,荣获“2014年第二批校园10大文化品牌”、2015年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一等奖等,其志愿服务事迹也被中国大学生在线、大学生新闻网、齐鲁晚报等多家媒体报道。
硕果累累 展望美好明天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努力为学生搭建平台”是学院学生工作长期以来坚持的理念。学生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学生以具有国际化视野和人文情怀的高素质应用型外语人才为奋斗目标,在全面发展的道路上收获了丰硕成果。

   “学在外院,德业竞进”的校“十佳”大学生。学院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涌现出一大批品学兼优的优秀学生,12年来共有11名同学荣获校“十佳”大学生称号。

在校外外语竞赛中成绩喜人。学院学子致力于提高自身的语言应用能力和外语实践能力,在一系列地市级以上专业竞赛中成绩喜人,近年来地市级以上赛事中获奖60余项。“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山东赛区第一名,“山口银行杯”日语演讲大赛大学生团体组决赛一等奖,“锦湖韩亚杯”中国大学生韩国语演讲大赛山东赛区冠军,山东省科技外语大赛决赛一等奖等等,都是外语学子曾获得过的奖励。

    郭送志愿服务队实现了薪火相传。在社会实践中,英语专业2011级学生郭送在校期间志愿服务4200多个小时,英语专业2012级学生王忠倩志愿活动时长累计2600余小时,郭送志愿服务队发扬志愿服务精神,获得了国家级、省级、校级的多项奖励和荣誉。

    学院始终把学生主体放在首位,将“服务意识”融入贯穿到学院各项工作中,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管理道路:结合专业特色,搭建多元化平台,凝聚师生力量,促进全面发展,不断创新,不断完善,努力为外院学子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