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学生交流会之刘浚泽谈考研方法和经验总结

    2016-09-22 17:52:09           浏览数:0

   

(刘浚泽 日语06.2班 考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日语语言文学专业)

 
    今天很高兴能坐在这里跟大家一起交流考研的新的体会,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就从学习方法和复习经验两个方面谈一下我自己的一些感受。
   (一)学习方法
    我在准备开始考研的时候咨询了很多考研的前辈,从中收获了很多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到目前为止,我觉得考研和其他考试最大的区别就是考研的针对性更强,对于知识的运用更加灵活。针对这一个特点,我首先从真题入手,拿到真题以后首先要总体上看一遍,这就是所谓的分析真题,总结每年的出题重点,一般情况下近5年左右的重点相对集中和明显,这样在开始看指定书目的时候就有一定的针对性了。
    其次就是注重计划性,一定要给自己做出一个明确的计划,这个计划不是长期的计划而是短期的,因为在复习的过程中很可能出现一些平时没有注意到的问题,需要及时的去补足,计划也可能不断的调整,短期的计划制定出来,每天按照计划去复习,过一段时间就能够看到效果了。
    第三就是注重效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安排和习惯,所以你应该明白自己在什么时间看什么比较有效率,很多人打算拼时间,学通宵,我个人是不太赞成这种做法的,这样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疲惫,自己在考验的时候一般是按小时来划分时间的,按时间来划分每天做的事情基本上都是一致的。长时间下来效率自然就得到了提高。
   (二)复习经验
    对于其他人,我的准备时间算是比较长的了,时间上多了可以看更多的书,准备上更加充分,但是也带来了考验疲惫的问题,与平时相比,考研更加孤独,更容易产生抵触情绪,所以心态上一定要调整好,开始的时候是一种知识的积累,后来就是对心理的考验了,刚刚开始的时候看书觉得自己每天都在进步,自然信心满满,到了一定的阶段就进入了一个瓶颈期,知识上基本已经完善,可是做题的时候还是差距很远,这个时候容易产生情绪,个人觉得无论你准备的再充分,始终是有一种“意化”重点题存在,所谓“意化”就是说你自己认为的重点二忽略了很多边缘化的知识,我们毕竟不是出题人,做题也是一种提高,通过做题我们能够发现更多的知识上的漏洞,对原来的知识结构进行补全。
    除了心态的问题我还想说一下参考书的问题,因为很多人找过我都谈过这个问题,自己也曾困扰过,考研一般都是外文作答,而参考书却是中文的,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首先我们学习的外语相对于研究生的程度还算是比较初级的,如果专业的书籍都是外文的恐怕很难看懂,中文的相对比较好理解,这并不是说不要去看外文的书籍,我所考学校是日本经济,日本文化和日语语言,我除了看了指定书目以外,还看了很多相关的日语数目,加深对于中文的理解,在作答的过程中只要做到让阅卷老师觉得你看过这方面的书籍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就可以了。
    以上就是我自己的一点经验,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制定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最后希望大家都能梦想成真,取得不错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