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王燕燕留学感悟

    2016-09-22 17:54:00           浏览数:0

日本留学印象

 青岛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日语1001 王燕燕

   2012年的秋天,我如愿以偿的申请到了去日本山形大学公派留学的机会。

   为什么偏要在那样一个时候非要留学不可?有朋友问我。

   留学的机会并不是随时就可以有的,有很多条件限制。其中去往公立大学的几乎可以没有资金成本的留学机会更是珍贵。

从我高考完选择了日语这个专业开始,到日本去亲眼看看这个隔岸为邻又相去甚远的传说中的发达国家的想法就已经在心里扎根。

    我觉得人需要点坚持,想了不敢去做不努力去做让我很不痛快。

    留学,只有一年时间,但这一年时间里,却仿佛是改变了我一样,让我感叹了很多,学到了很多。体会最深的是朋友的珍贵,感叹最多的是日本人的认真,学到最珍贵的是坚持的美丽。

    我曾经是一个喜欢独来独往的小游侠,不太爱说话,觉得跟别人在一起会有很多麻烦。在语言相异的国度里,我满满的享受了那种不受任何人打扰的孤独。只是托那份孤独的福,有一段时间我变得自闭忧郁了。到最后,只好去找了学校咨询室的辅导老师。我们学习的很多都是应用语言,不要说是刚去日本不到半年日语还表达的不那么准确了,本来就不善交谈的我,那种状态下就是用汉语也可能没法好好把想法总结出条理传达给对方。可就算是那样的情况下,辅导老师也教会了我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了解自己。

    克服了那段找不到自己的时期,渐渐开始明白了朋友的珍贵。如果把自己比作一直迁徙的候鸟,那么无论我迁徙的路途有多远,都将是只因为有朋友的陪伴。不是我不够坚强,是坚强的内心也需要温暖的相互支持,要去关爱,去温柔对待。自己一个人本身,并没有什么。

    在日本大学的选修科目中,我邂逅了论语课。像故友重逢一般,在其他众多听得见听不懂的科目中,论语课总算是给了一直热爱国学的我些许心理安慰。

    因这论语课的机缘,我进入到了日本学生的课题研究室中。成为了这个研究室的编外听讲生。这个研究室的教官是被大家称为“孔老师”的三上先生。同一个课题研究室里从研究生到大四大三的学生总共十几号人的样子。其中有一个和我一起上书道课和三上先生的论语课的叫小俊的男生印象很深。可能是因为经常见面所以才熟起来的吧。

    对小俊要有些抱歉了,因为开始的时候觉得他像是那种爱玩的类型。可是到了期末考试期间要写各种论文报告的时候,却被每天埋在堆成小山一样的书籍后面专注敲打论文的小俊的认真劲儿惊呆了。他有时候也猫起腰来说一声“额,服了”。可是下一个瞬间再抬起头来,看到的却的是他或者翻开资料埋头查找或者搬着笔记本找前辈商量的样子。我想到最后他交出的结课报告一定很不错。

    说起各种课程报告,脸红过的事情也遇到过。有一次我自言自语,“大家都好厉害啊,查阅那么多的资料。”就听见旁边的孩子很自然的说到,“日本人都自己写论文啊”。

    从小学三年级第一次开始写日记被老师表扬了以后,写文字就成了一种嗜好。五年级考试时抄了一篇作文被老师当堂表扬却又被班上同学同时当堂举报的经历,让我痛恨起了抄袭这档子事儿。在他们给我的印象里,无论是书道这种以玩乐修养为主题的课,他们都那样的一丝不苟。平时就算早上睡大了迟到了,该完成的作业也从没见过他们马虎。我本来的想法是,都大学了,可以适当调节轻重。可看到他们的态度顿感脸红。毕业论文写的虽然艰难,但是写成了到时候看着自己成果,也算对得起这16年还多的学生生涯了。

    日本学生不是只有对学习上才认真。对于玩,具体来说是社团活动我也被不小的惊呆了。刚到日本大学那会儿,正好是各种社团纳新的时候。大学一年级作为体育课选修过华尔兹舞蹈课的我,饶有兴趣的去看了社交舞社团的例行训练。不看不惊奇,一看惊呆了。平时捂得跟粗萝卜似的,一从更衣室出来踏上正儿八经儿的舞鞋,音乐一起,那步子一迈,那就是个相当的专业水准啊。“那也叫玩啊”我心里嘀咕了一下。想起了以前在篮球场遇到过的一个球友,看着我憋足的球技没一点技术含量,款款的说过一句:“玩不好玩了干嘛。”这才明白过来,原来我所谓的玩,换句通俗点的话说就是糊弄。那种踏实认真的玩,不得不让我联想到日本人的敬业。

    山形县有个传统的地方节日,叫花笠节。

    在日本大学里指导我日常学习生活的辅导员是大三一个叫萌美的女孩子。像很多其她日本女孩子一样,腼腆爱笑,对人温柔。她参加的是一个叫‘四面楚歌’的花笠舞社团。(四面楚歌原本让我们想起的是霸王别姬的凄楚,在这里他们略掉了楚歌原本的故事性,只是取了四面八方欢歌鹊舞的意思。)

    花笠节前的将近两个月,萌美几乎每天都要忙于集体训练。图书馆里远远望见埋头在学习的她,桌旁脚下放着盛书和盛着训练服的大包小包,那么的专注。看着她短短的两个月瘦了将近十斤的样子,禁不住的想问问她,累不累。记得萌美那段时间有一次笑笑地跟我说,“有几双鞋子差不多是一起坏掉了。”我想那应该不是因为穿的太久了的原因吧。

    花笠节晚上的舞蹈游行队伍里,平时话也不多的安静的萌美,跟着舞点舞着花笠伞像精灵一样悦动在舞蹈的人群里。她被汗水浸湿了两鬓的明朗的笑脸,是那么的美丽可爱。

    看到她在人群里的笑脸,我好像也变得更加充满活力了一样。心里想,“我也要加油!”

    回国以后聘用我的公司的部长是一位在中国已经生活了十年多的日本人。去公司的农场参观时,部长曾对我说中国的现在和日本二三十年前的感觉一样,所以他来中国的时候对这里的工作生活感觉很亲切熟悉。在日本期间去东京拜访大一大二时曾给我们上过课的日本外教老奶奶时,外教老奶奶也说过类似的话。

   回到大学,看到无论是创业的还是求职的,都卯足了劲儿踏实努力的身边的朋友们,心中有无限的感慨。和日本大学生的普遍在勤工助学不同,中国的大学生中创业的人也不在少数。中国正以中国的姿态在努力着。像在前面说过的一样,一个人能做到的事情是有限的,但是大家各自踏实地努力在自己的角色里,所能产生的能量是无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