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22 17:54:48 浏览数:0
首先介绍下我的基本情况。2015年后半年被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利物浦大学录取。国际注册会计师ACCA-The Association of Chartered Certified Accountants通过12门。这两件事大概可以算是我在这四年所有努力与付出最后开出的两朵小花。
那么一个个来说,决定出国继续深造是一个很大的决定,而给我勇气做下这个决定的是我在大一那年和你们一样,坐在经验交流会上,听了被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录取的于尚静学姐的分享,之后与她的长谈,让我明白了一件事,尽管出国读书常常被贴上一“高大上”的标签,但,我得问自己我究竟是想要什么?这个思考问题的方式让我在之后的学习中受益匪浅。我学会写思维导图分析这些重要的人生决定,开始为我自己负责。我当时的理由很简单,一是想提升自己的教育背景,然后附注了非名校不上。二是那句话“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自己去看看外面的月亮究竟圆不圆?不再居一隅而自认真理在握。
但大一的我还沉浸在高考志愿滑档的愤懑中,在大学里什么都试了下,学生会,各种比赛,社团活动,学习第二外语,甚至还考了个会计证。我心里想,这不是是个事儿,我得真正学点东西。想着要不学个二专业吧,因为家庭关系,我一直对商业很感兴趣。这时听了个宣讲会讲ACCA这个国际性资格考试的,全英文考试,十几门考试科目涵盖财务管理,金融分析等商业知识,最短通过全科也需要三年。听着很有挑战性,但是课程设置很符合务实的我的愿望,学了知识,拿到含金量很高的证书,这样我就和ACCA结缘了。都说ACCA考试一年考两次,一次考半年,这倒是不假。为了实现一开始的愿望,三年通过,我从大二开始学习,大学里用网课学习,所有寒暑假在上海上面授课,整个暑假基本上只能在家呆五天。虽然这个过程很辛苦,但我学会了高效的学习模式,学会如何高效的利用时间。充分地认识自己,相信自己,学会承担风险,不随波逐流,想要变强大,就要学习更多。在ACCA班里认识了许多人,有CFA和ACCA同时考的复旦学霸,有已经在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实习过的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研究生,英语专业的我似乎看上去有些“不自量力”但在一次晚上的活动中,当别人知道我是跨专业的时候,没有取笑,而是说”我们本专业的人要更加努力了。“ 让我深受激励,每个人都在关注自己的成长,永远想要超越自己。
大二下学期,完成了5门ACCA考试后我心中的留学梦开始萌芽,我利用在上海读书的时间去了几家留学中介,了解信息做好笔记,回家后用数据和我的决心说服了父母。开始准备申请留学。想要上世界排名前列的名校,高绩点、高语言成绩、实习经历、学术经历等都不是加分项,而是必备项。所以在学校课程和考试我始终认真对待,我从大二开始坚持早读,一直到现在快要毕业了,我依旧会在教学楼6楼搬个马扎晨读,看着身边的战友换了一拨又一拨,但每一年的考研党不变的每天7点不到就开始的朗朗读书声。有了许多高难度的目标,我受那时网上走红的清华姐妹的学习日程表的启发,自己也做了,这个习惯也坚持到现在,积攒下来的日程计划表装满了一文件袋。(这就是我的日程表)。一周为一张,把时间分为早读,上午,中午会安排看公开课这样较轻松的任务,下午,晚上,10点图书馆闭关后在临考阶段依旧会去考研自习室学到近宿舍熄灯再回去休息。每一个格子写需要做什么,下面的大格子写计划、心得等。旁边写着保持高效。在董博宇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学术研究也让我学习了许多,所以,请与大学老师多多沟通,他们能帮的远比你们所知的多。为了在文书中增加闪光点,ACCA的考试更是加紧,只为了在递交申请时让校方看到一个拥有较强学习能力的思维开阔的学生,F8审计课程的书刷了5遍,F9金融课程的练习题刷了3遍,在当天6点考完一门回学校的公交上一边吃干粮一边背第二天考试公司治理的资料,暑假白天上了一整天课晚上必须整理复习预习见过12点的上海虹口足球场。申请出国的过程是一个认清自己的过程,我也经历过迷茫,失败,怀疑过自己,迎合过别人。但就像手机中5点50的闹钟标题,每天叫醒我的不是闹钟,而是梦想。
希望我的一点分享可以像静静姐的那样给人启发,最后,我想用一句喜欢的话结尾。“夏酷暑,冬严寒,春也不死吾心,心所向,将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