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士梅同学于考研经验交流会上的发言

    2016-09-22 17:54:49           浏览数:0

   伴随着考研尘埃落定,我爆棚的负能量总算得到抑制,生活也开始明媚起来。

   回想考研这一年,太多心绪涌上心头。这其中不乏各种迷茫,烦躁,苦恼和失落,也不乏各种失望欣喜不自信和差点崩溃的心。都说没有经历过考研的人生不完美,而对于经历了考研和调剂的我来说,考研这场大战无疑开启了我人生中的一个浓墨重彩的篇章。现在我想把我的这些经历写下来,希望能给学弟学妹们提供一点点参考。这里要说的是我最终是以五分之差由报考海大的日语语言学调剂到了日语口译专业。所以我的经历也算是一种教训,希望我做的不足的地方学弟学妹们能够有所补足改进。

   关于报考专业,我是日语专业,因为对这个专业比较喜欢,一番思量后我决定报考中国海洋大学的学硕日语语言学专业。对于小语种的我们来说,我建议最好一开始就定好学校,因为每个学校的参考书目都会不一样,定好学校这样就有了一个目标。然后再去搜集这个学校的参考书目和历年真题。一般参考书目都能在学校的研究生官网上找到,历年真题在淘宝能买到。真题都没有答案,有部分答案的也是学长学姐自己整理的。参考书目比如说海大的日语语言学专业除了统考的政治外主要是考基础日语和综合日语,还有一门学校自主命题的二外英语。基础日语我是按照参考书目结合日语专业八级来复习的,因为我看了历年真题后感觉和专八题型差不多。填汉字假名、惯用语的解释、拟声拟态词的辨析、语法选择、阅读以及补充句子和作文,这几年就是这样的题型。这门课我的成绩是120+。综合日语分为语学部分,文学史部分,文学作品翻译部分和中国的文言文翻译。语学部分我看的是皮细庚的<日语概说>和崔鉴的<现代日语概论>,这些书都比较晦涩难懂,一定要结合真题看哪些是侧重点,多做笔记总结归纳。文学史部分复习起来比较容易,前提是你选修了日本文学史这门课,庞老师讲的很详细,上课过程中记了大量笔记,所以复习的时候没有花费太多时间。文学作品翻译这方面,我很后悔我没有多看参考书,这也是后来我差了几分没能进语言学复试的要因!!现在想起来肠子都要毁青了,海大的日语文学作品翻译的汉译日日译汉这些年一般是夏目漱石的<心>,<哥儿>和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的片段。尤其是<心>这部小说,我把<心>看完了,但是一点也没看<哥儿>,考试的时候就蒙圈了,正好考了这本书的片段,之前没怎么接触,所以我翻译的一塌糊涂,考场上也慌神崩溃了。文言文翻译的部分就比较得心应手,正好考到了我看过的文章。我之前把真题的文言文全部都记录了一下,发现考的主要是三苏,李白和欧阳修的文章,然后我就下了一个文言文的客户端,每天利用睡前或空闲对照译文看一点他们的文章。最后能考到正好看到的也真是一大喜事,这也告诉我们真题有多大的参考价值。

    关于二外英语的复习,这个没有参考书,而且是自主命题,不是其他人考的英语一英语二,(所以报班可以说意义不大,不建议报班。报班都是讲的英语一英语二)复习起来一开始也很彷徨。后来做完真题,我就按照英语六级和英语专业四级来复习,这些书在图书馆都能找到。单词也是必不可少的,我背了何凯文得核心词汇和六级单词。背单词不能说没有用处,背完做真题就感觉拦路虎能少很多。每天做少量阅读理解,最后一两个月要保证每天做两三篇阅读理解,这个都是一天天积累出来的,细水长流。

   关于政治的复习,我是报了班的,但是到最后我觉得除了最后的冲刺班有用外,其他的也没太大作用。政治班一般开始的早,而且每年大纲都会有较大变动,一开始上课讲的也都是前一年的大纲内容,而且因为进行的早你也不可能一开始就着手复习,复习意义也不大,一切都要等新大纲出来背诵的才有意义。我政治是九月份以后出了新大纲才正式开始复习的,当时用的是肖秀荣的一千题练习选择题,后期背书用的辅导班最后发的冲刺讲义和<风中劲草>还有肖秀荣的四套题。大题多背背答案,要相信名师总结出来的都是精髓。

   关于考研复习时间安排和计划,我建议战线不要拉的太长,当然除非你有足够的毅力,我决定考研是大三下学期的三月份,当时占好了座就投入了如火如荼的考研复习中,天天六点多起去学习,一开始干劲满满,但是这样太容易疲累,才坚持了一个多月就开始偷懒,后来干脆八点多去教室,下午睡到三点多,所幸每天能保证几个小时的集中学习时间,所以最后在进不去第一志愿复试的时候还能有调剂的余地。每天每个周的计划是一定一定要有的!这个非常重要,比如说这一周我要背完多少页单词,每天复习哪些书哪一个专题之类,计划必须要有,重要性毋庸置疑!

   关于调剂和复试,说实话后期学习动力明显不足也没想到能考上,在出了分数排名之后以为成绩只能调剂到二区偏远地区,当时我就开始搜集各种院校信息,贴吧发帖,QQ群搜各个学校的群加入找学姐学长,在各个学校官网名师风采指导教师等这些版块找老师的邮箱发件询问,有石沉大海,但是也有中肯的意见建议。考研同样也是一场信息战,调剂的话没有学校在系统明确说调剂要接收几个人,都是说人数未知。比如说一开始我看到调剂系统山东师范大学有语言学调剂名额,我当时搜了学校官网找到一位老师的邮箱,询问后他回复调剂名额只有两个,申请的人数很多且条件都很好,压力会很大,老师的意思很明确。所以我就放弃了这个学校,不然奔赴济南就成了一个炮灰。所以说一定要重视信息的搜集。再一系列受打击觉得前途无望要失学的时候,我询问了专业老师朴老师之后意外的得知还有校内调剂的机会,调剂到海大专硕日语口译专业。系统确认之后,欣喜的我投入了紧张的复习。口译复试在网上没有一点资料,找不到经验总结,官网也只是说考听力,交传和一般性问答。当时的心境现在想起来还是很崩溃无助,有一丝希望却感觉无力抓住,我又陷入了无力中。我曾经在朋友圈里说,就算前途未卜,也想快点结束这种生活。当时的压力可想而知。后来看了一些日汉翻译教程和汉日翻译教程,听了一些听力之后就决定孤注一掷了,因为实在太崩溃了,觉得自己能力实在有限,整个人天天都是负能量觉得前路渺茫,还愧对家人的期望。后来复试,日语口译笔译的笔试在一个教室里,笔试是一样的,一张试卷总共三个大题,一个是听力,很长一段说的是一段日本爆买的新闻,听完两遍让你把听到的内容翻译出来,我听力不是强项,听的也不大好。还有就是一题日译汉一题汉译日。面试抽签进行,七八个老师都很和善,一开始紧张后来也觉得能应对,一进去就是读了桌子上一张纸,主要看你的语音语调。然后老师就开始提问,比如你认为口译要具备什么素质,大学看过什么书参加过什么类似的翻译活动之类的,一问一答氛围还好,面试也进行的很快。面试完心里还是很没底的,没想到最后能被录取,感觉长久以来压在心里的石头总算落地。

   总之现在看来,考研是检验一个人心理素质的重要指标。能被录取我非常感谢朴老师给我的意见建议,也感谢专业课老师们对我的关注和指导。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够在我的经验教训中得一点点报考,并且预祝学弟学妹们能够考研成功,前程似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