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22 17:53:32 浏览数:0
宋在天,韩国人, 1945年 阴历9月生,外国语学院朝鲜语2009级1班学生。十年前第一次来到中国,他对中国文化和语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加深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促进中韩文化交流,于2009年9月来到了风光秀丽、气候宜人的国际化海滨城市青岛,成为了青岛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朝鲜语专业的一名学生――名副其实的古稀大学生。在校期间表现优异,学习成绩始终名列专业前十名,曾多次获得外国语学院优秀学生荣誉称号。他与学院、与学生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同学们亲切地称呼他为“선배님 ”。
初识 在天“爷爷”
第一次见到宋在天先生是在外国语学院举办的第三届韩国文化节的时候,那时候笔者还不知道这位年近七旬的慈祥老人除了资助人的身份外还有另一个身份——外国语学院朝鲜语专业的一名普通学生。清明假期前,笔者有幸采访到了这位“有着爷爷的年纪,却又有着儿童般性格”的“前辈”。
刚见面时,宋在天先生正在跟朝鲜语专业的学生一同探讨建立翻译班的事情,这是宋先生新筹策的一个专门培养中韩翻译人才的计划。这位“爷爷”真是闲不住啊。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这位老先生,完全想象不到他已经年近七十。健谈,有活力,这样的印象首先印到了笔者的心里。在翻译同学的简短介绍后,我们开始了访谈。
活到老学到老
当谈及学习方面的事情时,宋在天先生很是认真的说,希望在自己的墓志铭上写道“学生,故”,不是作为一个企业家,更不是以一个成功人士的名义,而是以一个学生的身份结束一生。近古稀的年纪完全可以颐享天年了,但宋在天先生还是在不断地学习,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升华自己直到生命结束。可见学习对于宋在天先生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在读完本科之后,宋先生更是有继续深造的打算。
在交谈中,宋先生与我们交流了他的学习方法,“多听多说,多和中国朋友交流。享受学习,培养对学习的兴趣,学习关键在于平时积累,不能考前突击。”积极的应对学业,在历次考试中总是名列前茅,甚至比年轻人还要优秀,更是多次获得外国语学院优秀学生荣誉称号。
但身为一个韩国人为什么还要特地学习韩国语呢?宋在天先生如是回答道:“我在30年前就去了澳大利亚,对于韩语已经生疏,身为一个韩国人,连自己的母语——韩语都学不好还学什么其他国家的语言。”浓浓的爱国情结即使在离开祖国三十余载后,还是满溢心中。
生活中的“老顽童”
在采访开始之前,笔者就一直对宋在天先生的学校生活很好奇,这样一位老先生是怎样度过宿舍生活的?说到这里,宋在天先生的脸上充满了活力。
跟20几岁的大学生一同学习不说,宋在天先生更是跟他们同吃同住。“我跟六名学生一同住在学生宿舍,我很喜欢跟他们一起玩乐,我把他们当朋友看。我这么大年纪了还是去上课学习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要给年轻人做个榜样。”要是平时同宿舍的同学有偷懒不去上课的,宋在天先生总是充当劝说者的角色,“我也不觉得宿舍条件差,人多很热闹,冬天也很温暖,虽然有点吵,但宿舍生活很有趣。”长者、同学、朋友,在生活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宋在天先生很是乐在其中。在与我们谈话的过程中,他不时地开着玩笑,丝毫没有长者的架子,反而让人觉得很容易相处。
宋在天先生对于学生的帮助不仅限于同宿舍的好友们,他甚至创立了梦天奖学金,每年拿出一万元来支持朝鲜语专业里那些有求学志向但家庭困难的学生。
“韩国文化节”的筹办之路
韩国文化节的开办对于外国语学院及朝鲜语专业提升自己的学院品牌有着重要意义。三年前,在宋在天先生和学院李春梅副院长及朝鲜语教研室的全体努力下,外国语学院韩国文化节第一次成功举办。“当初创办这个活动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韩国文化,让学生们的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每年我都会拿出2、3万元来支持活动,为学生们提供服装,提供舞台。”据笔者了解,学校在这方面也是大力支持,每年都会向活动拨款。至今为止,宋在天先生在赞助韩国文化节的资金已经将近9万元。
明年宋先生将毕业,这也是我们担心的问题,第四届的韩国文化节还会举办吗?“韩国文化节会一直办下去,在我毕业了之后,还会一直投资下去,不只是我,我还动员了许多在青岛的韩企一起赞助这个活动。在韩国文化节之后,我还想举办各种各样宣传韩国文化的活动。”
“东方文化交流中心”之由
在文经楼二楼的外国语学院办公室中,有一间办公室是属于宋在天先生和他的东方文化交流中心的。当初在为这个交流中心起名时,宋在天先生和学院领导们着实下了一番苦工。“刚开始我给这个中心起名叫做韩中文化研究所,但是太小气了,范围太小,不仅是两个国家之间,我希望更多的东方国家加入到文化交流的行列里来,后来在学院老师的建议下改名为东方文化交流中心。”
为什么要开办这样一个中心?“开办这样一个部门是要给学韩国语的同学们敞开一扇大门,跟世界上的其他大学交流,交换学生,交流文化。在我的理念中,文化既是语言又是人,在交流中学习语言文化是最好的方法。”从宋先生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将目光放的很远,不仅是为了现在,更是为了将来。
“我在来到中国之前就对中国有一些了解,我认为中国将会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世界的中心,韩国离中国距离很近,韩国人更应该懂得中国文化。我已经深深地爱上了中国文化的魅力。”
坚持不懈,“爷爷”精神永留存
现在,宋在天先生已经大四了,大部分时间都在他在平度的有机农场里度过,课业不多的宋先生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覆盆子和桑葚的种植与营销上,一刻也不停的忙着他的事业。
作为中韩文化交流的桥梁,宋在天先生一直坚持不懈地做着努力。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文化的传播者不一定非要是外交官员,真正的交流应该来自民间,百姓才是真正的文化创造者和传播者。如果我们也能像宋在天那样,胸怀爱国之心,以传播本国文化为己任,我们也会将传播中国文化做的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