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毕业生代表胡皓同学在学风建设活动月动员大会的发言

    2016-09-22 17:51:57           浏览数:0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很荣幸能在这里和各位同学分享我在大学中的所感所悟,以此为鉴,希望能对大家将来的求学生活有所启悟。 
  我想谈的第一个话题便是,我们如何找到自己的所爱,如何融入集体和社团。先把那些星座,趣味心理测试之类的东西都放在一边,与其让那些模糊不清的概括把自己千篇一律化还不如在一个人的时候多问一问自己,我是谁,我想做什么,我现在做的事情是我喜欢的么,我喜欢做什么,我开心么?有了这样的反问,我相信不管在什么样的环境做什么,都不会迷失。
  如果我们细心观察这个学校或是你周围的环境,你会发现一些团队。当我们的院学生会可以说是个不小的团队,宿舍是个小团队,班级是一个团队。有人会说,大学生活无聊,大学生活除了三点一线外没有什么惊喜。那也许是你还没有真正融入集体和团队之中。我很少会觉得我的大学生活无聊。我没法忍受没有惊喜和波动的生活,所以积极加入到团队和集体之中。
  大一的时候我有担任过班级的宣传委员,成天忙于画板子或排演节目。我喜欢戏剧,会写剧本,会拉上我们班的人一起排练,那时我特想成为个独立电影或戏剧导演。之后有为校报记者团效力一段时间,在校报上发表过几篇人物采访和通讯,并迷上了新闻报道,成天想着新闻人的职业素养和新闻人文关怀以及传播学效果论之类的话题,这也是为什么我考研选择了国际新闻。大一就在忙碌中过去了。
  大二下学期,我又很幸运的成为了校园广播站的一员。那里可以说是我从心底里热爱的地方。那是一个真正让人虔诚起来的圈子,也是让我第一次有了一种为了一个共同目标奋斗的豪情和坚持不懈。
  大三的参加了驻青高校英语演讲,认识了很多朋友,大家一起走过了刺激又惊险的演讲现场。准备演讲的那段时间是辛苦的,每天不少于四个小时的朗读和口语练习,站在台上的那一刻,你不是你自己了,你是同学老师和很多熟悉的人的期望。

     大四到来的时候,才真正卸下了所有的担子,投入到考研大军当中。最终考取了上海外国语大学。
  事情都是互相的,付出得多,学到的东西也就越多。在团队和集体中做的事情多了,便有了种认同感。我们为之辛苦劳作的最终要求,也许就是简简单单的认同感,它大于物质上的各种弥补。因为它定义了你是谁这个问题。
 
  我想谈的第二个问题是,保持住自己。我想说的保持住自己,是保持住自己的方向,保持住自己的信念。大学是丰富多彩的,也是充满诱惑的。这种诱惑不一定像是美杜莎的诅咒一样致命的,但会让你远离既定的目标和道路。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迷失感。迷失不一定是个坏事,但是迷失久了,绝对是个坏事。

    在很多方面,我并不是优秀的,甚至是平庸的。但我的专业课一直没有输过任何人,直到现在。我总是觉得,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只是努力要继续下去。人总会有不擅长的地方,也总有你非常熟稔的领域。把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好,就是优秀了。后来我的专四得到了一个美好的结果,那是我真正认清自己的开始。我每天都告诉自己一遍,你是个学英语的。这句话包含了很多,有对英语学习的责任,有对自己的鼓舞,也有骨子专注精神。专注,对于一个语言学习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我会为我认为一件值得的事情做很多牺牲。比如说校园广播这件事情。我从来没有享受过作为一个主播被关注的感觉,因为我们的校园广播很少有人会认真听,即使听也是在路上不小心听到那么一两句。我自己也很少会刻意听我们的广播,除了听自己的节目。关于收听率,这其中有很多原因。但是我会为了一个节目连续坐在麦克风前三四个小时,反复的录,反复的剪,直到自己挑不出再多的毛病。为了一个二十分钟的节目,这样做值不值?我想我已经用后来很多事情证明了这是值得的。电台的人都会说,自己是没有私生活的。
      哪怕是在准备考研最紧张的时候,我也没有放弃过我喜欢的事情,去电台帮忙画画板子,做做节目,去培训班给小朋友上新概念。别人都认为我在不务正业,我反而乐在其中了。在我看来,考研就像做菜,火候到了,自然就会熟,急于求成了,反而会糊掉。
      两年前,我不敢对别人说我是学英语的,现在,我能脸不红心不跳的说,我是英语专业的学生。并不是我学得有多好,而是我庆幸自己保持住了自己。我很庆幸我的圈子里面有很少的人去追名逐利,急功近利地索取一些表面上的东西。大家都是很认真踏实的做事,低调的服务着别人,满足着自己。
 
  我认为前两个问题是大学生活的基础问题,解决好了这两个问题,我们再来看学习,就会是一件愉快的问题了。
  那我要谈的第三个问题是,为什么学语言,如何学语言。对于我来说,这个问题有些诡异。我给很多人说过,我是看了一部科幻小说之后决定要学语言的。那时候我初中三年级,喜欢读科幻世界和各种科幻译文。无意中看到了华裔作家蒋•特德的代表作《你一生的故事》,也就是The Story of Your Life. 一下就被小说里所描绘的语言力量震撼到了,我就是冲着这样一种美丽的意境而选择了英语。当然,我幻想过坐在联合国的翻译席上,幻想过拿着一小时上万的报酬,然后举止优雅地穿梭于各个会场。我想这也是很多人最初学英语的期望。但那些事略微遥远的事情。等真正开启了英语的大门,我们面对的是繁琐的语法,无尽的单词,令人沮丧的各类阅读材料。我脑子里常常会浮出些往日的画面:在为translationsimple公司做兼职的一个星期里,我和一位学弟每天八个小时的坐在电脑前敲键盘,查单词,翻译美国房产经纪人测试的相关材料;在被老师批评口音难听之后练语音练到嗓子发炎;在主持外院Sparkle FM台庆晚会的前几天排演背台词直到没力气说话;这些经历,更像是种折磨,但也弥足珍贵。这就是痛并快乐着。
  学习语言的途径那可是五花八门了。没有一个好坏对错之分。很多人问我如何学语言,我往往会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我想说的仅仅是,不要去探究到底怎么学。去学,努力去学,就是一个最好的途径。付出总是会有回报,往往那些回报是意想不到的。三年前,当我对着电脑模仿BBC的新闻播报,站在小树林里或宿舍阳台上反复背诵文章,走在路上自言自语说英文,拿着电影台词演来演去时,我没有想过今天的结果,没想到会站在这里和你们交流学习和生活。就像阿甘在电影的一开头说:“life is just like a box of chocolate,no one ever knows what you will get.”但你总能在最后得到一块甜美的巧克力。
 
  到了毕业之时,讲完那些经验之谈,我确实有很多心里话想给各位学弟学妹们分享。
  我想再诚恳地送给各位学弟学妹一句话: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求知若渴,虚心弱愚。我们方能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远。继续保持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心态,当你们从这个校门走出去的时候,希望“大学生”这个词会被赋予新的令人振奋的内涵,你们如今的努力总会在将来开启一道新的大门。我也会把这所学校赋予我的精神力量带到别的地方,继续延续着农大的传统。
 
  最后,我要感谢农大在这四年里给予我的关怀和培养,感谢一直支持我鼓励我的老师和领导,尤其是外院的蒋长刚老师和徐蓓蓓老师,我想没有他们的陪伴和教导,我不会走到现在。
 
  谢谢!